深圳高级中学

东校区:此时春意好 同与细论文——东校区语文组赴中心校聆听高考作文讲座

校区速递
2019-03-20

3月18日下午,东校语文组全体老师齐赴中心校区,与中心校语文组同仁共同聆听了深圳市教科院语文教研员葛福安老师的高考作文专题讲座。

1.jpg

伴随温暖宜人的春风,葛老师以刚刚结束的深一模作文题为切入点,循循善诱、由点及面、由浅入深,给高三学子和听课老师带来了一场精神盛宴。讲座期间,葛老师旁征博引、妙语连珠,好似春风化雨,赢得了老师同学们一次次会心的微笑和一阵阵热烈的掌声。

3.jpg

东校与中心校语文科组之间,在集团办学的优势下,一直密切沟通紧密合作。东校区的语文青年教师每周定期到中心校区听课学习,收获颇丰,专业成长迅速。上周在东校区举行的深圳市高中语文青年教师竞赛课例展示活动中,中心校区语文组20名老师在陈秋梅组长的带领下冒着风雨前来东校助力;本次在中心校区开展的高考作文专题讲座,东校语文组全员参与共同学习。这些丰富多彩的交流活动,将两校区语文科组紧密联系在一起,促使东校语文老师们精益求精,也为年轻的东校区语文科组发展建设提供了有利平台。两个校区科组深入交流彰显了深高集团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更展现了深高人“团结协作,敢于成功”的精神。   

                                               深高东校区教学处

                                                 2019年3月21日

           (文/杨雪莹)

2.jpg

附:部分老师听课感言:

桑子文:葛老师的课,感动!生动!灵动!感动在于老师的亲身示范:躬耕三尺讲台时,面对两个班的学生,“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在黑板上现场奋笔疾书接连创作两篇不一样的示范作文;执掌深圳市高中语文杏坛时,更是亲力亲为,创作各种示范文,带领学生和语文同仁感悟语文的新高度。生动在于老师的课堂艺术魅力,品评学生作文,直接和小作者对话,思维彼此碰撞,智慧火花频频闪现,课堂妙趣横生。灵动在于老师独到的引领,从审题结果问题化、写作角度对象化、关键段句精确化三个层面高屋建瓴的概括、深入浅出的引导,学生获益匪浅,老师受益良多!

柯晓茹:作文审题,思考两个问题:1本篇文章,写给谁看?2本文写什么才是有价值的?谋篇布局,思考一个问题:关键句要怎么写才精准?换句话说,当你审完材料,要做到明确命题人意图,写作角度要有对象;要论证材料中值得讨论的核心问题或者高端问题。开始写作时,论述语言要准确,尤其关键段句忌废话空话。

陈嘉敏:葛老师的一节作文讲评课给我启发颇多。应试议论文写作要想取得高分拔得头筹,首先标题就得先声夺人眉清目秀,拟题为先,做最有价值的表达;懂得追问,放眼当下,深入探究,做最具思考魅力的文章。

梁经业:听葛老师的作文讲座,如沐春风,感触良多,收获满满。整个讲座持续近两小时,精彩不断,高潮迭起。印象最深刻的是“拟题三招”:审题结果问题化,写作角度对象化,关键段句精确化。给议论文写作者指出了一条拟写高端作文题目的阳光大道,很值得玩味深思,琢磨学习。

熊静夷:与其说是讲座,不如说是一堂超级公开课。在将近两个小时的讲授中,葛老师激情洋溢,妙语连珠;礼堂内座无虚席,气氛热烈,掌声不断。审题立意是考场作文的关键,也是作文指导的难点。葛老师当场从学生作文中抽取典型案例,从标题出发,对症“下药”,逐步引导出“高考作文二轮复习三招制胜”的提分策略,化繁为简,逐层点拨,深入浅出,有效解决了作文审题、立意、拟题的难点,且十分具有操作性。

杨雪莹:作文是学生语文学习的重头戏,作文教学亦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葛老师从具体的学生作文入手,直切要点,循循善诱,旁征博引,伴以生动幽默的讲解举例,给学生解惑,亦给我带来许多启发。我正尝试用“谁+在什么前提下+要做什么,怎么做(哪几方面)”这样从材料中提炼作文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方法给学生讲解,听了葛老师的讲座,我受益匪浅,接下来我将在葛老师传授的“审题问题化”“写作对象化”等方面继续完善自己。

陈芙蓉:葛老师站在命题人的角度,抽丝剥茧,从学生做题拟题入手,切入审题;以材料中的关联词为切入点,给我们别样审题思路。一步步引导学生理清作文审题思路,找准出题切入点,从我们的写作实践出发,清晰的角色意识,明确的对象意识,关键词精准化,字字珠玑,亲切幽默,如醍醐灌顶。

贾超:成为一名优秀的语文老师,不但应当具备足够深厚渊博的学养,还应当修炼出类似演员的“表演才艺”。葛老师的讲座生动有趣,语言活泼幽默,化枯燥的作文指导为引人深思的现场讲演,提供了许多写作乃至教学方面的新思路,令人受益匪浅。

陈俞蓉:葛老师的一堂作文课,简洁明了,在平白如话的对话中点破杀机,追问作文对象,让我们知道命题人在每一则材料中都暗藏了许多陷阱。真正做到为何而写,说理透彻!有醍醐灌顶之效!

李汉泉:聆听了葛老师的作文课,用“接地气”一个词来形容自己的听课感受再合适不过了。“接地气”有两层含义:一是葛老师的作文课无论从教学呈现方式还是葛老师本人,都让我亲切可感,这是一堂“接地气”的作文课;二是葛老师对同学们作文的告诫,作文要“接地气”,少一些官样文章多一些直击心灵深处的感悟。

彭锦琛:葛老师将议论文的写作化繁为简,扫清了教师教学中的诸多障碍,实为我辈学习的楷模。我一直想让学生明白议论文写作本质上是要说服读者,但是未曾想到应该将这个说服的对象更加具体化,应当是某一类特定的读者,是特定的写作对象。在进行这样的限定之后,不论是在拟定标题的时候,还是在确定文章立意的时候,都能让学生的文章有很大的提升。议论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

张斌:作文是一场问答,作文更是一场对话。作文表达,意识先行,时代意识对象意识必须具备;作文讲解,贵在精准,归纳演绎二法必不可少;作文备考,思维为要,文脉贯通至关重要。葛老师气定神闲,挥洒自如,在师生对话中生成课堂,在点拨引领中激活课堂,在诙谐幽默的语言中点燃课堂,在恰切妥帖的生活举例中盎然课堂。葛老师的一堂作文课,十八般武艺尽显。学习之力行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