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度传统佳节,弘扬民族精神
——深高(集团)北校区国庆、中秋主题教育活动
六十八华诞,普天同庆共欢喜;中秋佳节,花好月圆人团圆。喜逢国庆中秋双节同庆,为更好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深高(集团)北校区学生处于9月25日组织开展“欢度传统佳节,弘扬民族精神”主题教育活动,增强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提升民族自信心,展望未来,共筑中国梦。
升旗仪式
9月25日(周一)早上,英姿飒爽的国旗队队员们护送鲜艳的五星红旗进场,伴随着庄严的国歌声,五星红旗冉冉升起、迎风飘扬。本次升旗仪式由初二(19)班何妍祯同学主持,随后初二(18)班同学代表全体同学进行国旗下讲话。
关于国庆中秋长假
——北校区2017-2018学年上学期第五周国旗下讲话
大家好,我是初二(18)班的胡雨恬,初二(18)班是一个奋发向上、兄弟阋于墙、外御其悔的班集体。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关于国庆中秋长假。
五千年漫漫征程,一路风雨一路行。中华民族即将迎来68周年华诞。如今的中国,是世界的中国,以惊人的速度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让每一个中国人都感到扬眉吐气,无比自豪。我们看到了穿透罗布泊上空,那让帝国主义心惊胆寒的蘑菇云,看到了气势恢宏的三峡大坝,看到了奥运健儿胸前金光闪闪的奖牌。伟大的中华民族这一东方巨龙,载着秦关汉月、唐疆元界的战鼓声,载着改革开放的旗帜,载着中华民族的憧憬,向前迅猛飞奔!
当国庆遇上中秋,2017年这个长假就注定是一场不平凡的盛宴。去年,有记者就人们对各种中国节日的喜爱程度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其结果的前三位分别是,国庆、五一、中秋。但大多数人选择国庆、五一的原由竟然是这两个节日的放假时间更长些。对此,我不由有些疑惑,难道假期的长短应该成为衡量节日本身的好坏吗?我不这样认为。但我认为造成这样结果的原因却是人们早已根深蒂固的价值取向,或者说是价值观——一切以自我利益为中心,注重所看到的现象,从而忽视其本身的内涵。换句话说,人们为了多得到几天的假期,选择了国庆,放弃了中秋。
倘若我们透过现象看其本质,不难发现,中秋,这个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于国庆这个为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而确立的举国欢庆的纪念日又有什么可比性呢?所以这个记者也犯了糊涂,她用错误的条件去验证错误的结论,只能证明这个命题本身就是错误的。对于这一点,我有个很好的例子。
大家都知道鼎鼎大名的拳王阿里吧,有一次,阿里坐飞机去参加比赛。飞机起飞的时候,阿里没有系安全带,引起了乘务小姐的注意,于是乘务小姐走到阿里旁边,热心的提醒道:“阿里先生,飞机就要起飞了,请系上您的安全带。”阿里一边向乘务小姐展示自己的健壮的肌肉,一边问道:“超人,还需要系安全带吗?”聪明的乘务小姐反问阿里:“超人还需要坐飞机吗?”阿里顿时说不出话来,只好乖乖地系上安全带。
在这个故事中,阿里用“我是超人”这一错误条件来验证“我不需要集安全带”这一错误的结论,而乘务小姐抓住这里面的矛盾,反问阿里一句“超人还需要坐飞机吗?”,从而证明了这个命题本来就是错误的。这个故事再一次验证了我前面所说的内容。说到这里,我们究竟应该怎样去对待这些传统佳节呢?我认为,我们应该深入去了解这些传统佳节的来历,发掘它们的内涵,了解它们的习俗,认识它们存在的意义。而不是单纯的用喜欢或者是不喜欢这一肤浅的口吻作衡量标准,来判断其好坏。
同学们,试想一下,倘若老祖宗遗留下来的东西都被我们在消遣、娱乐、休闲中淡忘。那社会谈何发展?民族又谈何复兴呢?国家给我们这几天假期,我们也应当趁着假期深刻反省一番,当国庆遇上中秋,我们又能为这个假期做些什么呢?
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厚的民族精神和道德理念,是新时代青少年学生进行道德精神建设的重要思想养分:“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告诫我们自觉培养良好习惯的重要性,“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更是教育我们要培养高度的责任感和大局观念。
深高(集团)北校区负责人黄洁主任就“习惯”与“责任”两方面进行了讲话,教导同学们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自觉培养良好习惯,对自己和他人负责,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民族精神,这便是爱国情怀最简单最真切的表达,也是对节日最好的庆祝。
习惯与责任
——深高(集团)北校区负责人黄洁主任讲话
亲爱的同学们:早上好!
大家带着父辈殷切的期望,满怀激情和梦想,带着对知识的渴求跨进了深高北校区的大门。从这里打开视野,眺望世界,走向未来!
深高二十年的历史,北校区今年第二年,虽然短暂,但也有了自己丰富的课程和活动体系,有了自己的教育理念,有硕果累累的今天,更有着美好的未来。新的学年、新的校园、新的工作和学习任务,孕育着新的希望、新的憧憬。此时此刻我们一起,站在了新学年新征程的起跑线上!
新学期,首先从培养良好的习惯开始。良好的习惯有助于身心健康和有效地掌握文化知识,因为它会使我们自觉地去做有价值的事情。各位同学应该在老师的指引下,培养自己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例如:认真倾听的习惯、善于思考的习惯、高效完成作业的习惯、回家帮忙做家务的习惯、不乱扔垃圾的习惯、不损害公物的习惯、有礼貌的习惯等等。要成为优秀的学生,首先从自觉地培养良好习惯开始。
再谈:责任与担当。自古以来中国传统文化中就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花木兰替父从军体现的是一位女儿对父母、对家庭的责任与担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体现的是范仲淹对人民的责任与担当;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是对亿万苍生的责任与担当。生活中的我们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而每一个角色又都承担着不同的责任。做一个有责任心和有担当精神的人其实也不难,不需要我们去做惊天动地的大事,只要踏踏实实地做好我们应该做的事即可——对自己,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依赖别人;对长辈,要尊重爱护,学会分担;对同学,要团结和睦、互帮互助;对集体,要有荣誉感,时刻为集体利益着想;对社会,要遵纪守法,充满正能量。记得美国前总统林肯说的一句话:“每一个人都应该有这样的信心:人所能负的责任,我必能负;人所不能负的责任,我亦能负。如此,你才能磨炼自己,求得更高的知识而进入更高的境界。”
同学们,收获的季节不仅是在大自然,她更是蕴藏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学校的奋斗目标和美好前景要在我们手中创造和实现。让我们以饱满的热情去迎接新的挑战,为校园的今天和明天而奋斗!相信,鲜花和掌声会永远与我们相伴!
春华秋实,在过去的一年里,在老师们的谆谆教导下,同学们勤奋努力、开拓进取,积极踊跃地参加了各项比赛活动,尽显深高学子风采。深高(集团)北校区负责人黄洁主任、教学处梁慧芳主任和学生处甄如军主任分别为参加DI头脑创新思维竞赛、2017年“环球自然日”全球总决赛以及《手牵手观自然——守护坡鹿》科技创新实践活动中获奖的同学和老师进行颁奖。
DI头脑创新思维竞赛
获奖学生:初二(23)班何立源、黄一夫、魏佳烨、李嘉远;
初二(24)班董卓凡、甘书铭、刘熠辉;
团队贡献:初二(23)班崔子钰、海艺晨、吴子菡;
指导教师:沈甜甜、李娜、黄泽芳。
2017年“环球自然日”全球总决赛
总决赛金牌:初二(24)班李欣阳、彭翔宇;
总决赛银牌:初二(23)班曾昊、申骐玮、孟铮、周圣炀;
初二(22)班艾凌晖;
初二(17)班梁轩;
总决赛铜牌:初二(24)班周梓悦、陈雅文;
指导教师:沈甜甜、李娜。
《手牵手观自然——守护坡鹿》科技创新实践活动
优秀大队长:初二(23)班何立源;
优秀小队长:初二(23)班董卓凡;
优秀通讯员:初二(23)班谢镇伟;
优秀队员:初一(17)班张益睿;
初一(18)班吕思慧;
初二(17)班梁轩。
主题班会
节日实际上是中华民族的伟大盛典,是中华民族情感的寄托。为加深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节日的理解,深入体会国庆节的深刻意义,深高(集团)北校区学生处特组织全校各班级于9月25日(周一)下午开展“欢庆传统佳节,弘扬民族精神”主题班会活动。
本次主题班会课上,首先通过介绍中秋节的历史溯源、习俗发展,联系古人诗词让学生具体了解了中秋节的传统文化意义,增强了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在了解国庆节的相关背景知识后,同学们通过合唱《歌唱祖国》表达诚挚的爱国热情,用洪亮的歌声对祖国进行深情表白。
青少年学生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和未来,是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通过本次主题教育活动,同学们都深刻认识到要把对祖国热爱落实到日常学习生活中,落实到具体行动中,认真学习,自觉培养良好习惯,学会担当,真正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化于心、外践于行,誓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文/图:张琪婷/陈泓羽、易海燕)
深高(集团)北校区学生处、大队部
2017年9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