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与引导,防患于未然
——深高北“开讲吧”第六期《教师如何识别和防范学生的心理危机》
随着疫情的逐渐稳定,全国各地学生已陆续返校复学。长时间居家学习的状态、部分网络学习效果不佳、返校复课后的角色转换、学习节奏加快等都容易导致学生产生心理危机。如何识别、预防和处理学生的心理危机变得刻不容缓。2020年6月2日,深圳高级中学(集团)北校区邀请深圳市红岭教育集团高中部学生成长支持中心杨晓燕主任,为老师们上了精彩一课《教师如何识别和防范学生的心理危机》。
杨主任细心地关注学生的生活,她提醒老师们要主动了解孩子们的课余生活,关注学习成绩的同时,走进孩子们的生活,特别关注日本文化、网络文学对学生心理与情绪的影响。在座的老师们不禁反思:孩子们的聊天话题我怎么听不懂了?孩子们随口说出的名词我需要通过网上搜索了?其实,这已经说明我们跟学生产生了距离。
埃里克森的人生发展理论抓住发展关键期,帮助老师们在特定的阶段更好、更有效地引导孩子。埃里克森将人格发展分为八个阶段,每一阶段都有一个与某种冲突有关的人格危机。杨主任认为如果这些阶段性的危机都能及时得到父母、老师以及身边人的正确引导,那么个体将形成健康的人格,否则将继续挣扎并妨碍自我健康发展。比如在3-6岁的孩子是建立自信心的过程,希望得到表扬,家长和老师们在孩子的日常生活中则需要多表扬鼓励,充分地提高孩子的自信;而在儿童中期(6-12岁),即小学阶段,是勤奋对自卑,主要任务是让孩子喜欢学习,爱上学习,不能产生厌学情绪。
杨主任通过分析自己接触的个案,给老师们展示哪些属于高危学生和导致心理危机的一些高危因素。校园心理危机可以通过善于发现、及时转介、科学判断、共同合作、价值中立五步法解除。危机可能没有办法避免产生,但目前发生的危机事件几乎都可以预防,但需要学校领导重视,全员参与,无缝合作。
情绪如细流,会渗透,会汇集,会淹没。黄洁副校长也强调教师本身要保持良好的情绪,以积极的心态带动和感染学生。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老师们要学会倾听并反思自我,不仅从情绪上保护自己,也从工作职责上保护自己。学校也会积极听取老师们的意见,开展有利于教师心理健康的讲座,希望老师们走进孩子们的生活,善于倾听孩子们的诉求,理论联系实际,做孩子们的良师益友,科学有效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文/陈静霓 图/陈泓羽)
北校区科研处
2020年6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