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高级中学

北校区:YUE读,遇见更好的自己——小学部班主任工作沙龙之读书分享会

校区速递
2019-06-27

YUE读,遇见更好的自己

小学部班主任工作沙龙之读书分享会

01.jpg

转眼间已是六月底,盛夏将至,绿筠尚含粉,圆荷始散芳。恰在夏至那天,北校区举行了小学部班主任工作沙龙之YUE读书分享会。本次读书分享会推荐的书籍是马歇尔·卢森堡的《非暴力沟通》。本书旨在帮助人们解决沟通问题,指导我们改善谈话和聆听的方式,明了自己的观察、感受和愿望,有意识地使用语言,既诚实清晰地表达自己,又尊重与倾听他人。

02.jpg

分享会初始,在学生处周莹主任助理的带领下,班主任老师们阅读回顾《非暴力合作》的主题内容,并结合工作生活中的例子进行分析、思考。经过老师们的讨论、分享、思考、总结,我们得出非暴力沟通的四个要素:观察、感受、需要、请求。一方面借助这四个要素诚实地表达自己,另一个方面借助它们关切地倾听和体会他人。

03.jpg

一、观察

  “不带评论的观察是人类智力的最高形式。”将观察和评论混为一谈人们将倾向于听到批评,甚至会产生逆反心理。“总是”、“经常”、“很少”、“从不”这样的词语可能混淆观察和评论,会使我们的表达言过其实。非暴力沟通是动态的语言,不主张绝对化的结论,它提倡在特定的时间和情境中进行观察,并清楚地描述观察结果

二、感受

  学会区分感受和想法,通过建立表达感受的词汇表,我们可以更清楚地表达感受。

  以下词表达的是感受:(我觉得)兴奋喜悦甜蜜感动欣慰、踏实、安全、放心;害怕、担心、着急、紧张尴尬、惭愧、失望困惑寂寞、茫然、郁闷等等。

  以下词表达的是想法和判断:(我认为)被羞辱、被拒绝、被打扰、被贬低、不受重视、不负责任等。

三、需要

  我们大多数的人使用的语言倾向于评判、比较、命令和指责,而不是鼓励我们倾听彼此的感受和需要。对他人的评价实际上反映了我们的需要和价值观。比较也是一种评判,与他人做比较,会让你过上悲惨生活。我们无法强迫他人按我们的期待生活。

  感受的根源在于我们自身。我们的需要和期待,以及对他人言行的看法,导致了我们的感受。我们对自己的思想情感行动负有责任。可以通过“我(感到)……因为我……”的表达方式来认识感受与自身的关系。

  听到不中听的话的四种选择:1、责备自己;2、指责他人;3、体会自己的感受和需要;4、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

四、请求

  清楚地告诉对方,我们需要他们做什么,而不是请求他人不做什么。我们把愿望说得越清楚,他人也就越可能做出积极的回应。如果我们通过批评来提出主张,人们的反应常常是申辩或反击。反之,如果我们直接说出需要,其他人就较有可能作出积极的回应。

  如何区分命令和请求:请求没有得到满足时,提出请求的人如果批评和指责,那就是命令;如果想利用对方的内疚来达到目的,也是命令。非暴力沟通的目的不是为了改变他人来迎合我们。相反,它重视每个人的需要,它的目的是标注我们在诚实和倾听的基础上与人联系。

04.jpg

分享会上,刘优花老师还分享了她在工作坊中学习“非暴力沟通”的心得体会,同时还带来了《“小体验”调查问卷》,带领着班主任们进行精彩的案例分析。班上的小A同学午托时间不午睡,与同学讲话扰乱午休纪律。如果您是值日老师,您会如何和小A进行沟通呢?要求尝试用“非暴力沟通”的四要素提出具体、可行的方法或建议。

刘优花老师的案例打开了班主任们的话题,在阅读《非暴力沟通》后学以致用、活学活用,联系班主任工作的事实,特别是与学生、家长的沟通中遇到的问题,尝试交流解决方法和应对经验。每个班主任都敞开心扉、畅所欲言,在激烈讨论和欢声笑语中,通过《非暴力沟通》的阅读分享,将爱渗透到班主任教育的每一个角落。

05.jpg

YUE读,遇见更好的自己。希望通过这场YUE读书分享会,能够给班主任老师们带来新的思考与体验,在班级管理中更巧妙地与学生、家长沟通,在生活中体会不一样的视角。(文/图 詹凌君 易海燕)

深高(集团)北校区小学部学生处

2019年6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