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高级中学

中心校区:国际课程体系学生专访——“为爱奔跑”王蕴哲

校区速递
2016-09-13

“为爱奔跑”系列支教活动,是深高国际课程体系社会实践传统项目之一。活动开展至今已有四年,师生们温暖友爱的足迹从青海到宁夏,从江西到贵州,一路走来,未曾停歇。国际课程体系组织的支教活动让师生们收获感动的同时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以下内容转载自南方网9月12日“人物采访——‘为爱奔跑'王蕴哲”(国际课程体系2014级学生),原文链接地址为:http://edu.southcn.com/jygd/content/2016-09/12/content_155651016.htm

深圳市高级中学的支教活动从2012年开始以来,先后以“为爱奔跑”为主题,分别去过青海省共和县第一民族寄宿制小学、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彭阳县城阳乡小学、江西省井冈山市荷花乡希望小学、广东省陆丰县湖东镇长湖小学、及贵州省毕节市甘河小学。 每年都有三至五名老师带领约30名学生,并由学生担任老师为当地的小学生们上课。支教活动在提升农村孩子教育质量的同时,也成为青年志愿者的梦想和成长推动力。关于支教活动还需要更多有理想有爱心的青年人加入进去,去关注、去了解。为此特别对参与此次支教活动的王蕴哲进行了采访。

1.png

(图)某支教小学课堂


2.png

(图)王蕴哲在给孩子们上课


3.png

(图)支教团队与留守孩子们合影


   问:你支教活动的初衷是什么?是什么促使你去做义教老师?

   王:我一直都比较关注中国留守儿童这个社会问题,并且我知道农村留守儿童的现象非常严重,在学校提供支教机会的情况下,我很快报名参加,深入山区,想充分了解一下中国的这种社会现状,亲身体验一下当老师,并尽自己努力帮助山区的孩子们。

  问:能否简单介绍下你们学校支教活动的现状?为爱奔跑都去过哪些地方?

  王:深圳市高级中学的支教活动从2012年就开始,以“为爱奔跑”为主题,分别去过青海省共和县第一民族寄宿制小学、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彭阳县城阳乡小学、江西省井冈山市荷花乡希望小学、广东省陆丰县湖东镇长湖小学、及贵州省毕节市甘河小学。每年都有三至五名老师带领约30名-50名学生,并由学生担任老师为当地的孩子们上课,这是学校老师和学生共同组织的持续性的社会关爱活动,会作为学校的社会实践活动传承下去。

  问:通常支教的地区比较的偏远,在支教的过程中是否也曾经面临到一些实际困难。

    王:当地的交通比较落后,有时需要去学生家里家访,问候一下学生的家人。在去的路上往往非常难走,走的都是小路,特别是下了雨之后,路上全是泥水,根本就不好走,就像是走在融化的巧克力上,而且非常危险,因为小路紧贴山崖。但这些路都是小朋友们上课每天必走的。但这只是小的困难,真正的难题是如何才能与小朋友们充分交流沟通,这些小朋友们性格不一,有些会比较内向,有些情绪不好控制,比较暴躁。我们需要想各种各样的办法让他们融入到课堂中。

  问:支教活动带给你的最直接感受是什么?

  王:最直接的感受当然是对这些儿童的同情,并且我产生了一种极其强烈的想要帮助他们、解决这种社会问题的责任心。我的童年是丰富多彩的,父母从来没有离开过我,也没有因为工作繁忙而忽略我,这不仅是物质上的满足,更多的是精神上的满足,对比这些孩子,从我的家访情况看,这些孩子基本是由爷爷奶奶照看,居住环境,吃穿用等生活条件都能满足,这也是父母外出打工挣钱所带给他们的稳定的生活保障。他们缺乏的是精神上的满足,是美好的童年回忆。

  问:此次支教活动会带给你哪些启发和思考?或者说你有哪些经验值得去分享?

  王:我有一个非常强烈的感觉,那就是单纯的短暂性的支教活动对于帮助这些山区的孩子们是远远不够的。山区学校老师肯定是关爱孩子的,他们能坚守在山区教课,使这些山区孩子不失学,本身就是最大的关爱,这点一定是值得肯定的。但是这些老师们可能常年面对这种落后的环境,他们自己也有生活上的压力,再加上山区的信息流通不是特别便利,导致他们的教学理念比较落后、关爱孩子们的方式存在漏洞。特别是最后一天,校方举办了一场欢送会,其中有一个饱受争议的节目,就是让一群留守的小朋友表演了“留守儿童之歌”,这首歌在网上可以查到的,容易被打动,看了这样的表演心中非常难受的,他们会体会到这些小朋友的困难之处,并呼吁社会各界人士参加支教活动。

  也许这些学校可能希望中获得更多的社会关注和物资帮助,这也是可以理解的。

  我细细反思一下,安排这种节目本身就是一种不太人性的做法,让经历苦难的当事人站在台上以表演的形式诉说自己的苦楚,从他们表演的流利程度中我就能看出这样的活动他们表演了不止一次,我相信这样的表演,小朋友们是演一次,哭一次,这是非常令人痛心的。就在这种情况下,当地的老师却能以欣赏的姿态面带微笑。尤其是最后吃生日蛋糕的活动,学校播放的音乐非常低沉,学生们一边流泪一边吃,我内心非常沉痛,这个节目引起大家强烈的反感,在我和其他同学的强烈反对并建议下,学校才换成的生日快乐歌,我们全体同学跟着齐唱,才让学生们平复情绪,慢慢的快乐起来。对于这样的活动,应该用一种更加人性,更加快乐的方式来进行,避免给他们造成过多的伤害。山区的老师们要参加各种由国家组织的培训,开阔视野,到先进的地方交流,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改变教学方式。

  这些孩子们常年待在山区里,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在支教的同时,应该着重注意建立这些孩子的信心,让他们憧憬山区外的的生活,带给他们前进的动力。支教活动安排的再多,最终唯一能拯救这些孩子的人还是他们自己。

  问:你认为支教活动如何才能融入更多的资源,或者扩大它的受益人群,使更多偏远地区的孩子能够有近距离体验这种先进思想交流。

  王:最好的办法当然就是去宣传,通过网络宣传,媒体宣传等各种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的这些社会问题,并参与其中。山区学生上课难,老师教学理念落后的主要原因还是因为贫穷,因为学校偏远,信息的传播还是不足,可以通过互联网,远程地让孩子们接收到山区外的世界,让他们了解这个世界的宏伟,这样可以给他们建立目标与信心,朝着这些方向去努力,改变他们这样的命运。

  问:未来你是否还会继续参与这样的活动?能否谈谈你对未来的规划?

  王:在未来我是肯定要继续参加这样的活动的,并且中国留守儿童的这个问题不是在短时间内就能解决的,它是国家经济持续发展、社会环境不断稳定的一个必经过程。现在我自己都未成年,能给他们的帮助并不大,我会把我支教的经验传授给学校下一届,让下一届能办得更好,同时,我希望能在大学中充实自己,将来有能力在山区创办企业,让学生父母不用远离家乡也能挣到钱,为这些孩子做一点有实际性意义的事。

O一六年九月十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