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水铸就东校五大亮点 勤勉开创深高未来辉煌
——东校区举行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休学式
1月25日上午11:30,东校区举行全体教职工大会暨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休学式。会议由办公室王译堃副主任主持。首先教学处钟鹏副主任介绍了东校区青年教师参加“2018年深圳市高中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2018年青年教师板书设计比赛” 的获奖情况。由邵爱国校长、校长助理唐洪建等行政干部为各位获奖教师颁发了证书和奖品。
校党委委员、东校区党总支书记、校长助理唐洪建老师对本学期工作作了总结性发言。以五大亮点,对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东校区各部门、各处室和年级组、全体教师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极大地振奋了东校区全体教职工的职业责任感和荣誉感。
最后,邵爱国校长指出,深高办学20年来,逐渐进入师资新陈代谢的活跃期,东校区不但要搞好自身发展,还要承担深高人的历史使命,将东校建成深高师资的孵化基地,为学校的持续发展作出贡献。邵校长展望了东校区未来的雄伟蓝图,殷切希望全体青年教师抓住机会,把握机遇,努力学习,以快速地个人专业成长,助力深高东校区的发展,为深高教育品牌注入新的活力,创造新的辉煌。
东校区校办
2019年1月25日
附:
汗水铸就东校五大亮点 勤勉再创深高明日辉煌
——校长助理唐洪建老师在东校区休学式上讲话的节选
(根据现场实录整理)
东校区在过去的一学期,各个部门相互配合、积极进取,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下面我将从五项工作亮点来阐述东校区在过去的一学期里取得的成绩。
第一项工作亮点是现代学校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在东校区初步确立。
这学期东校区进一步充实了中层管理力量,配齐了年级长、学科组长和备课组长;成立了第一届党组织委员会,产生了高一、高二、高三三个党支部;充实完善了工会、妇委会等群团组织。这学期各行政管理团队的全局意识,服务意识,行政意识进一步强化。每一个管理团队的老师们的执行力、领导力、协调力都有了进一步的提升。
比如校办。作为学校行政工作的中枢机构和综合管理部门,他们发挥了承办、参谋、协调、组织、指挥的责任。在办文、办会、办事等方面都做出了不俗的成绩。在人事劳资工作、内勤外联工作、会议接待工作、日常考勤管理、车辆管理等等方面都做的不错,而且得到了领导和师生们的一致好评。
比如教学处。作为学校教学工作的组织协调管理部门,教学处坚持唱响主旋律,始终把提升学校的教学质量和核心竞争力作为第一要务,狠抓有效备课、有效授课、有效拓展和有效评价等方面,兼顾教师专业发展等基础性工作。学校的教学质量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
比如学生处。作为学生工作和德育工作的主管部门,学生处始终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立德树人作为本职工作的根本任务,积极探索新时代在育人方面的新内容、新路径、新方法、新手段和新载体。帮助学生系好人生的第一颗纽扣,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了基础。
还有总务处、安全处、生活服务部、工会等等部门,始终坚持服务第一、服务至上、安全第一的理念。积极为老师们做好了后勤服务和保障工作,在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发挥了保驾护航的作用。
总的来说,本学期学校管理架构的框架已经构建起来,各管理系统的运作是顺畅的、协调的。
第二项工作亮点是老师们对深高文化的价值认同进一步提升了。
众所周知,文化对于一所学校而言是根和魂。学校因文化而驰名、因文化而恒久。深高文化是博大精深的,其主要由三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精神力文化,也就是深高的办学理念、办学愿景、学校精神、校风校训等等;第二部分是执行力文化,也就是深高的管理文化、教学文化、育人服务等等;第三部分是形象力文化,形象的文化包括了两个方面,一个是视觉文化,也就是深高的校徽、校旗、紫色色调的中西合璧的建筑。另一个是听觉文化,也就是深高内容丰富的校歌等等。
把深高的文化凝练一下后的精髓是什么呢,文化的核心内容又是什么呢? 我个人认为就是两个字,“和”与“合”。第一个和,是和谐、和睦、和事、和气;第二个合,是合作、融合、合力,这就是深高文化的精髓。东校区是如何践行深高文化,又是如何实现对深高文化价值认同的呢?我举两个例子,其一是在教学文化中,学校大力推行和倡导关于教学共同体的建设,也就是以班主任为核心的班级教学团队建设。还有以备课组长为核心的学科教师团队建设。在建设团队的过程中,邵校长本学期也在不同的场合里谈到过这个问题,也就是在团队的建设过程中要营造一种思维共振、资源共享、目标共识、共同成长的教研氛围;要营造一种思想在团队里边、交锋观点在团队里边碰撞、情感在团队里边升华、力量在团队里面凝聚的工作格局。在推行之后,这两个团队建设已经有了一点起色。其二是在人际关系的构建上,学校倡导同事之间应该是一种和谐的人际关系。同事之间要相互包容、和睦相处;邻里之间要互帮互助、守望相助;师生之间要真诚友善、尊重互信。
从具体的实例来讲的话。在来东校区不久的日子里,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晓忠级长过生日那次,校办的杨老师安排给晓忠级长送花,还让晓忠级长与我拍了合照。照片传到学校的微信群里以后,没想到大伙都十分热情,纷纷在微信群里表达了祝贺之情。还有一次是一位老师生了一个新宝宝,这种家里添丁进口的喜讯,老师们也会在微信群里与大家分享喜悦,同时每个人也都会在微信群里面道一声祝贺、说一声恭喜。还有就是今年的台风山竹袭击了老师们住的竹韵花园小区,部分教师家里遭受了灾难。风灾过后,邵校长第一时间赶赴竹韵花园慰问受灾的老师们,了解灾情,给老师们送去了组织的温暖。在风灾肆虐期间,住在竹韵花园的老师们风雨同舟、互相帮助。有的老师家里门坏了,老师们互相帮忙修一下;有的老师家里没吃的,老师们互相送一些吃的、水等等,让人感觉到一种其乐融融的氛围,这也体现了我们深高的价值文化。在东校区给我感慨最深的还是我们深高东校区的孩子们,他们每次见到老师时都会礼貌主动的问好,给老师让路。以上这些实例都从不同的侧面折射出深高文化已经开始日渐深入人心,也反映了大家对深高文化的价值认同也进一步增强了。
在今年的教师座谈会上,不止一个老师谈到:来到东校区之后,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这里的家庭氛围很浓,就像老师们说的,我们有一种强烈的归属感。
第三项工作亮点是东校区的核心竞争力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
1月8号,教育局在我校组织了一场民主生活会。市教育局的赵立局长在生活会上给领导班子提了三点希望,其中一条给我印象最为深刻。赵立局长指出:深高——作为深圳的四大名校之一,如何发挥名校的辐射、引领和示范作用是一项重要的工作。东校区如何在深圳的东部,在基础教育领域里发挥我们的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我觉得是两个方面。一个是深高的品牌效应,另一个是深高的软实力。如何判断一个学校有没有软实力可以用三个指标来判断。
第一项指标是看教师队伍,或者叫师资力量。我个人认为师资队伍是学校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而目前我们东校区拥有一支数量可观、层次较高、专业化程度较强的队伍。这支队伍至少具有三个特点:第一个特点是年轻化。前一段时间校办做了一个统计,目前东校区全校教职工共148人,其平均年龄为31岁,其中教师队伍共114人,平均年龄是30岁。另外,在这114名的教师队伍中,有89名教师年龄在35岁以下,占整个教师队伍的比例高达78%。一支非常年轻化的队伍的优势在哪里呢?第一是精力充沛、有锐气、有朝气。第二个是知识化——我们这支队伍几乎都具有本科及其以上学历,其中研究生以上学历占多数。知识化的优势在于善于接受新生事物以及知识的构成比较完善。第三个是专业化,这只队伍中每个人都至少经历了四年到七年的系统化的专业培训。大家都积淀了比较深厚的专业基础,为以后的职业成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深高的未来发展、为深圳的未来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力支撑和智力支持。
在这里我可以大胆的预言,在未来3到6年,东校区将会被打造成整个集团的又一个人才高地。大家能够看到我们肩上的责任和担子很重。东校区在未来3到6年将会扮演人才的孵化器和蓄水池的角色。再环顾一下中心校区,在未来3到6年会出现一个新老交替的高峰期。中心校区于97年建校,当时从全国23个省市招募了近百位内地功成名就的教师,当时他们的平均年龄是35岁。经过20年的时间推移,这些人已经进入了知天命的年纪。套用毛主席的一段话与大家共勉:“深高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大家身上。
第二项指标是看生源。生源质量是学校核心竞争力的基础。目前来说,东校区已经招了三届学生。从这几届生源情况来看,这批学生在整个深圳当年的中考考生中,处于中上等水平。高一年级这一届的录取分数是396分,按照当年录取分数的高低排序的话,396分的分数在深圳市的87所高中中排19名。这个分数跟深圳实验学校光明校区的录取分是持平的,而且比深圳外语学校龙华校区的录取分高了8分。396分的孩子处在7万深圳中考生中的什么位置呢?大概是 15000名左右,也就是前20%。我们的学生都属于可造之材。再看看去年深圳的高考,其中达到高分优先投档线的学生人数是10487人,其中理科8000多人,文科2000多人。达到本科线的学生人数是23000多。所以说我们提出的工作目标——重点率达到50%,本科率达到90%,这不是一件遥不可及的目标,对于这个目标,我们努力后是可以完成的。
第三项指标是看教学质量。这是核心竞争力提升的一个根本保证。围绕提升学校的教学质量这个工作目标,教学处做了不少工作。主要是围绕关注三大重点领域、抓好四个环节的工作来提升教学质量和水平。
在三大重点领域中,第一个重点领域是关注了良好学风和班风的形成,尤其是在期中考试之后,工作力度加强。第二个重点领域是强化了对青年教师的专业培养。这学期组织了青年教师展示课活动,在一个月的活动时间中,东校区聘请了市教研室的教研员和中心校区相关备课处的资深教师做评委,指导青年教师教学。还组织了教学板书比赛。第三个重点领域是抓好了高三毕业班的工作,包括组织了高三的一轮复习备考研讨会,开展了临届生的转化和培优补差工作,还组织了一系列的大型联考活动等等。
四个环节包括强化了对集体备课的督导、强化了关注或者聚焦课堂教学、强抓了有效拓展并且注重了教学反思。从而进一步强化了诊断教学问题、校正教学偏差、调整教学进度等功能,总的来说第三个亮点就是我们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提升。
第四项工作亮点是东校区立德树人工作有序推进。
这学期学生处、年级组围绕立德树人工作,围绕育人这样一个目标,积极探索了育人的一些路径、方法和载体。在育人的内容上,强化了养成教育,值得一提的就是这学期伊始,高级中学的GLOBE项目开始落地,学生处开了班主任会并将相关工作布置下去。
在育人的路径上,我们有了一个大的尝试——推行了全员育人导师制。这项工作目前正开展得如火如荼,好多老师利用中午就餐的时候与学生一起就餐,了解学生的情况等等。这些工作都颇有成效,基本上形成了一个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面育人的这样一个工作格局。
在育人的载体方面,我们也做了一些工作,一个是充分利用深高传统的育人载体,成功组织了两届活动——深高中小学2018体育节暨田径运动会和校园文化艺术节。 在长达两个月的时间里,整个校园好戏连台,高潮迭起、热热闹闹、红红火火。这两个活动具有这么几个特点,一个是活动的主题鲜明,师生参与面广,内容丰富多彩,育人效果明显。另一个是进一步弘扬了深高团结协作,敢于成功的精神,进一步形成了具有强大凝聚力、向心力归属感和认同感的人文环境。在载体的构建方面,充分的挖掘和利用了坪山丰富的自然人文历史资源。从自然资源来看,在深高东校区方圆五公里内,有田头山公园,聚龙山公园。从人文和历史资源来看,周边有东江纵队纪念馆、南中学堂等等。这个星期三,学校就组织了高一的学生攀登田头山,这不是单纯意义的一次登山活动,而是我们实施全员一致导师制的一个重要的契机和方式。所以这次所有的德育老师们全体投入、全员参与。
第五项工作亮点是东校区后勤安全保障有力。
这学期学校的行政后勤部门从关注民生福祉入手、从关注老师们的幸福感入手,实施了五大工程。
第一个是膳食提升工程。这学期大家普遍反映东校区教工的饭菜质量和品位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早点很丰富,既有中式早餐,又有西式糕点;中餐的菜品也比较丰富;尤其是晚餐,邵校长争取到免费为当晚有晚值班的老师提供晚餐,这在深高历史上是破天荒的。
第二个是人才安居工程。截止到目前安居在竹韵花园的老师有近百人。这的确是一件功德无量的工程。深圳在人才引进方面最大的障碍是住房,因为房价高居,很多人才望而却步。但是学校为了给老师们解决诸多问题,做了很多贡献,有些年轻的老师刚签约,学校就预留了一套房子。有了房子我们的根就扎下来,正如常言说安居乐业,有了房子我们就不会再像浮萍一样的四处漂泊,没有归属感。对于这一点大家应该感恩深高,应该把这种感恩转化为工作的动力。
第三个是人心温暖工程。我们坚持为每一位过生日的老师送鲜花送祝福,坚持对生病住院的老师进行探视。
第四个是师生康健工程,全体师生坚持锻炼身体、强健体魄。工会这学期做了一个很大的调整,工会小组的建制已经发生了变化——按照个人的兴趣爱好,对体育方面的兴趣爱好,我们组织了步行协会、足球协会、篮球协会等等。工会也组织了一系列的文体活动。包括师生足球赛、师生篮球赛、登山活动等等。这些活动对大家的体能提升起了很大的帮助。
第五个是安全保障工程。安全处始终把大家的安全放在第一位,不断的修正和完善安全预案,也组织了消防安全的疏散演习、组织了法制校长的讲座、也开展了一系列的学生心理辅导讲座等等。
以上五点就是本学期东校区工作的亮点和成绩。总的来说,这学期我们的成绩还是突出的,但在这里有一些部门没有点到名字的,你们做出了很多成绩和贡献,这里就不一一细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