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韵·炫彩·创意·生活
南校区艺术节绘画书法摄影手工作品展
“教育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美术教育更是对孩子们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启迪,从而唤醒孩子们的艺术灵魂。
2018年12月24日上午,同学们期待已久的南校区 “绘画书法摄影手工作品展”终于拉开帷幕。
【亲力亲为,筹备布展】
早在几个月前,丁伶伶、杨丽伟、尹青三位老师亲力亲为,加班加点,不辞辛劳,丁伶伶老师负责艺术节总体设计实施工作,并且主要负责布置任教的艺术纸雕工作坊,杨丽伟老师主要负责任教的皮具工作坊和绒花工作坊,尹青老师主要负责任教的衍纸创意工作坊,美术科组3位老师们在此基础上,鼎力协助,共同完成了服装设计与制作工作坊,软陶制作特色工作坊等共12个工作坊的布展工作,以及学生个人绘画,班级现场绘画,软、硬笔汉字书法作品,英文书法作品的布展工作。艺术中心领导亲自指导、严格把关,只为呈现最好的艺术效果,达到更高的美育目标——南校区艺术节不是学生作品展示,而是意在营造一个可以唤起灵魂的现场。
十二主题工作坊,手工齐鸣,特色绽放
此次艺术节亮点旨在突出手工制作主题,共布置了12个不同主题的手工工作坊。
【艺术纸雕特色工作室】
独具特色的艺术纸雕作品造型简单、装饰感强,成为此次艺术节的一大亮点。
【皮具创作艺术工作坊】
手工皮艺课程是一门艺术与实用相结合手工课程,从选材、设计,到后期的制作,学生每完成一件作品,不仅可以体会设计、制作乐趣,还可以在生活中使用皮艺作品,增强同学们的成就感自信心,提高动手能力设计思维能力。
【绒花制作艺术工作】
绒花始于唐朝,谐音荣华,是中华富贵文化的代表。唐代被列为皇室贡品。明末清初流入民间,主要在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及际逢婚嫁喜事时佩戴绒花。二零零六年,南京绒花被列为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绒花制品,色彩明快,栩栩如生。
【衍纸创意工作坊】
衍纸一直都被看做是纸艺大家族中优雅的典范,因为过去纸艺是用作宗教圣物的装饰,自从衍纸技艺流入民间之后,不但表达方式更加的多元化,巧妙的设计本身更是将纸艺的固有的艺术气息展现的淋漓尽致。
【服装设计与制作工作坊】
服装设计与制作工作坊突显深圳设计之都的风采,时尚与科技相融合,智慧与艺术相碰撞。
【软陶制作特色工作坊】
一个个精美的软陶作品将工作坊点缀的更加有特色,使得参观学生们纷纷驻足观看。
【民间剪纸艺术工作坊】
民间剪纸吸引了许多的学生参与到作品上色制作中去。
【丝带绣艺术工作坊】
丝带绣图案立体化,颜色鲜艳,使得整个画面明亮。针法简单,学生非常容易上手,作品成型快效果好,在学习丝带绣创作的过程中非常有成就感。
【丝网花艺术工作坊】
丝网花制作工艺简单易学,成品精美丰富,逐渐风靡世界各地,成为花艺界的又一新宠。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提高了同学们的动手能力,锻炼细心和耐性,提高审美意识。
【碎纸贴画特色工作坊】
废弃的碎纸都是学生们平时常见、容易找寻的材料,有的甚至是一些废弃物,但只要我们好好利用,就能化腐朽为神奇,把他们变成美的艺术品。爱玩是学生的天性。在玩中学,在学中做,在做中想,在想中创,既是学生乐于接受的一种学习方式,又能使学生在设计制作中创造美,在生活运用中感受美。
【黑白画装饰画工作坊】
黑白画其特点是用笔果断肯定,线条刚劲流畅,黑白对比强烈,画面效果细密紧凑,对所画事物既能做精细入微的刻画,亦能进行高度的艺术概括,提高孩子对黑白灰关系的认知,在学习中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和观察能力。
【绘本创作工作坊】
绘本创作课程的设计旨在探索美育中的一个新的形式种类,以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对艺术的兴趣、高尚情操和健全的人格为目标,培养的认知发展、视觉感知、想象和创造能力。
【师生共赏,流连忘返】
精彩的艺术展吸引来了各级领导及师生们,他们或驻足观赏,或合影留念,或利用工作坊的工具小试牛刀,其乐融融。
艺术是花,美丽处处可见;艺术是歌,让人神怡心醉;艺术是海,藏着无数珍宝;艺术是灯,照亮心灵前行的路。
愿同学们与艺术结友,愿艺术之花香满校园!
南校区艺术节组委会
2018年12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