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科组: 揭开“山竹”的神秘面纱 为生态城市重建献计策
综合科组的老师在台风复课第一天就开展了紧急集备,综合组不同专业背景(生物、地理、化学、物理)的老师一同开始探讨设计《“山竹”之后》初中与小学的教学环节。
“台风是什么?”、“台风是怎么产生的?”、“为什么台风叫‘山竹’,不叫菠萝包呢?”孩子们带着疑问来到了科学课堂,通过短视频,科学老师带同学们体验台风惊人的破坏力。
综合科组小学部的科学老师在课堂上现场演示台风成因的模拟实验,同学们用矿泉水分组探究台风眼的形成与特点。这些精彩有趣的实验让同学们连连惊叹,大呼神奇。
“山竹的名字是怎么来的?”“由于山竹对城市造成的巨大损失,山竹已经被除名了,你有更好的台风名字吗?”小朋友在科学课上开始猜想、讨论、开拓视野。“台风只能带来伤害,没有好处吗?”在科学老师的启发下,同学们辩证地看待台风,了解到台风能带来丰沛的淡水资源,保持地球的热平衡,还能增加捕鱼产量。
在初中部的生物地理课课堂中,老师以台风为切入点,引导展开了“台风的利与弊”“气候变暖是否是台风的幕后推手?”“城市绿化中应如何选择防风类树种?”“灾后如何重建城市生态?”的相关探讨和学习,并计划近期将开展“‘山竹’的可预测性与不可预测性?”“如何改善城市树木抗风力不足的现状”等系列调研深度学习活动。
在丰富课堂活动中同学们体验自然的力量,对大自然心存敬畏的同时也感受到生命的脆弱,领悟珍爱生命的道理。
主题班会课:台风来了 珍惜生命 认识责任
9月18日,就在学校复课的当天,学生处全面部署,指导班主任们在各班召开“台风来了”主题班会,和同学们一起探讨台风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灾难来临,生命就显得极其脆弱。课堂上,孩子们积极热烈地讨论着台风的危害、防治,大家还一起制定了台风安全小贴士。
同学们对台风的兴趣浓厚,亲身经历后纷纷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会。一(6)班的宫子谦说,“台风太可怕了,把我们家窗户吹得呼呼响,感觉风随时要钻进屋子里。”二(5)班的覃培洋说,“台风来之前,爸爸妈妈带我去超市采购了许多东西应急。”三(1)班的王艺泽说,“我不喜欢台风。台风来了,我就不能来上课了,见不到亲爱的老师和可爱的同学们,不能跟大家一起上课。”
面对台风,我们可以安然地在家中度过,然而是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在家里躲避台风呢?其实有一群可敬可爱的人们,他们无论风雨多大,有多少危险,都要奋战在台风的第一线:记者们顶着大风大浪,为我们播报最新的台风资讯;交警们冒雨执勤,全力救援受困群众,医生护士们彻夜未眠,抓住每一秒救护受伤人员。就连我们深圳市高级中学(集团)北校区这个美丽的校园,也对无家可归的人们伸出了援手。作为避难所之一,深圳高级中学(集团)北校区收容近400人,一些老师们和物业人员、校园保安都坚守在学校,为他们免费提供食宿、生活用品等。那作为学生的我们,可以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来帮助大家呢?一(6)班的张宇坤同学在妈妈的带领下主动在台风后捡树枝、扫落叶,整理小区环境,做出了好榜样。
一次小小的班会课,让同学们了解台风背后的故事,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感谢那些默默付出的人,为我们的生命提供保障,为深圳这座城市带来幸福。
巧绘创意手抄报 台风知识我知道
经过了科学、地理、生物、班会课堂上的学习,同学们学到了很多关于台风的小知识。课后,方式绘制了手抄报,互相分享呢~快来一起看看这些作品吧。
生活即教育,台风“山竹”肆虐深圳,虽已过境,但思虑犹存。一度为台风停课而欢呼的同学们此时沉默了,他们开始思考下一次台风来临时如何降低城市伤害,思考灾后怎样更快的重建?他们开始对在台风中还坚守在岗位的警察医生、义工致敬…… 这场不期而遇的自然与生命教育契机,我们紧握不放,只惟愿身为祖国希望的他们能肩负起未来的责任。 (文/图 詹凌君 沈甜甜 各年级)
深高(集团)北校区学生处、综合科组
2018年09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