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相长,修业不倦”
——记深高(集团)GLOBE教育课经验分享会
GLOBE作为深圳市高级中学独创的教育理念,正以春风化雨般的姿态融入每一位深高教师的教学过程当中。“学则睹己行之所短,教则见己道之所未达。” 在邵爱国校长的鼓励下,在各校区校长的支持下,为了促进班主任的专业发展,帮助班主任进一步学习和领悟GLOBE的教育理念,各校区学生处在甄如军主任、李齐玲主任、王译堃副主任的带领下积极沟通,于2019年9月28日下午策划了一次关于GLOBE教育课经验分享视频会议。
出席此次活动的领导有南校区学生处李齐玲主任、南校区学生处赵英屏副主任、南校区团委王硕书记,北校区周莹主任助理、北校区团委黄花书记,东校区王译堃副主任,参与此次会议的还有三个校区的级长及全体班主任教师。本次会议由南校区学生处赵英屏副主任主持。
分享会中,陈艳红级长作为GLOBE的资深实践者就“如何设计GLOBE德育课程”这一话题为在座的教师从四个方面进行分享。她将GLOBE教育分为公民基本素养、开放视野、领袖情怀、全球公民身份,认为GLOBE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未来公民。在演讲过程中,艳红级长还选取了部分课例逐一分析,指出其中的优缺点,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模糊的概念清晰化。艳红级长的发言深入浅出,这段分享不仅是对GLOBE教学理念的分享,更是对教师教学方向的指引。
接着,中心校区派出的劳锐老师就《国歌响起,你唱响了吗》这一课例为初中小学的交流提供了有力的案例支持,郭帅老师就《侠亦有道——做一个正义的键盘侠》、余佳霖老师就《规则说》、陈利梅老师就《不会说话的朋友》GLOBE教学比赛心得做出分享。从丰富的教学资源到多样的教学方式,从备课的紧张到磨课的打击,从不断的否定自我到不断的打磨成长,分享会上的各位老师倾其所有为大家展示了生动的GLOBE课堂经历,给参会老师们在未来的教学道路上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
此次会议给在座教师以很深的触动,教师纷纷表达自己对本次分享会的感受和心得:在实习期间就一直听闻“GLOBE”,当时就对它充满好奇。今天在集团的组织下,有幸地参与到GLOBE教育课程交流分享会,让我对“GLOBE”有了更深的了解。从陈艳红老师的分享中,我感受到了作为一名教师的深情。她用她丰富的教学经验,向我们传授了GLOBE教育的真谛。从她的分享中,我体会到GLOBE教育不仅仅是简单的知识传授,更是一种情感、价值观的引领,让学生成为具有国际视野、道德情操、政治认同等素养的合格公民。作为一名道德与法治教师,我感到无比认同。在当今时代,我认为这是青少年最迫切需要培养的。从劳锐老师的分享中,我感受到了作为一名教师的专研。劳锐老师作为获得GLOBE教育课程特等奖的获得者可谓是“实至名归”。他从准备资料、查阅资料、备课等都做到了细致入微。从郭帅老师的分享中,我感受到了作为一名教师的热情。他能够从学生的视角出发,寻找学生感兴趣同时又具有教育价值的话题。从余佳霖老师的分享中,我感受到了作为一名教师的执着。余老师从入职开始,已经参与了两次GLOBE教育课程比赛,她能够从每一次的比赛中进行总结反思,从而不断成长,作为新老师,这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从陈利梅老师的分享中,我感受到了作为一名教师的细心。陈老师的课题由来源于她在课间听到学生的对话,从而突发灵感。我认为教师就应该像陈老师一样,深入学生,成为学生的朋友,细心观察,才能够更好地传道、授业、解惑。通过五位老师的分享,我想我已经成为GLOBE教育的“忠实粉丝”了。
本次会议的成功举办,得益于南北校区的相关部门尤其是信息中心的大力支持。校区间所分享的GLOBE教育课堂教学经验,将会化为每一位深高人前行的力量,教学相长,修业不倦,践行GLOBE理念,实现深高人梦想。
GLOBE教育课程交流分享会心得
南校区初一年级 张枫怡
GLOBE教育课程是我们深高课程的一大特色,不仅为提升了老师们的专业素养,也培养了孩子们的综合素养。此次分享会南校区、东校区、北校区三个校区通过视频会议共同进行,不同校区的老师们通过这样一个难得的机会,彼此交流与碰撞,对GLOBE 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与理解。
分享会上陈艳红级长、劳锐老师、郭帅老师、余佳霖老师和陈利梅老师结合自己的GLOBE主题班会的题目,将自己总结的经验和心得倾囊相授,作为新教师的我受益匪浅。五位老师的侧重点各有不同,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消除了我对GLOBE课程的疑惑与恐惧,为我自己设计GLOBE课程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与技巧。
陈艳红级长从确定板块、选择题目、教学研究三个方面,系统的讲述了应如何设计GLOBE主题班会。根据初中生和小学生的特点与能力,GLOBE主题班会应尽量选择公民基本素养和开放视野板块;选题上要注意“小入口”、“深挖井”;并结合现场实例说明如何写聚焦问题、核心问题与分解问题。劳锐老师剖析了GLOBE设计的逻辑,强调要追本溯源的分析问题,并在解决问题之后进行主题的升华,此外还分享了许多搜集资料、剪辑视频、制作课件的技巧与渠道。郭帅老师从选题上给我很大启发,题目要具有批判性且要回归校园和学生生活,选题可以结合社会热点,引起学生的兴趣。余佳霖老师通过拟人化和多样的活动,将原本沉闷的主题变得生动有趣,为我设计课程提供了新的思路。陈利梅老师充分考虑到小学生的情况选择孩子们感兴趣的绘本人物贯穿整个课程,既生动又连贯。五位老师分享的内容更有不同,但是相同的是背后都有一支的协作配合、温暖有爱团队。
非常感谢学校组织这样的分享会,创造这样宝贵的学习机会,今年的GLOBE课程一定会更加精彩。
GLOBE教育课程交流学习心得
南校区初一年级 谭双玲
教师素质是影响学生培养与发展的重要因素,而班主任的德育工作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育的必要途径,非常幸运的是学校为教师提供了非常完善的教师发展理论体系,作为新教师我需要做的就是在各位前辈的经验指导之下去实践、思考、提升。下面我将针对此次GLOBE教育课程交流活动谈一下自己的心得体会。
首先,学校对于学生的培养方向的确立都必须与社会发展要求接轨,与国家教育部的顶层设计相适应,这个时代需要的是合格的社会公民,要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那么我们GLOBE教育课程选题的确立、教育目标和教育方式方法的选取也必须与此紧密联系;另一方面,必须结合初中生的思想特点和行为习惯水平,从公民核心素养的大板块中选取适合初中生探讨的小切入点,让学生在此过程中有话说、有思维的碰撞,最终学生实现思想的积极转变,并落实到日常行为习惯中,才会是一堂成功的教育课。
其次,在教育环节设计方面,我非常喜欢劳锐老师“国歌响起,你唱响了吗”这堂具有很强的历史色彩的教育课,从学生身边的普遍现象追根溯源,运用了大量、丰富的关于国歌的历史素材让学生从深处了解国旗与国歌,也就是课堂设计一定要讲究“深”,那么这个“深”不是指“理论高深、偏难”,而是让学生往深处去探究,不可仅仅停留在表面现象,这种“深究”会使学生在思想上有更多的获得感,从心底里真正去认同、去践行,更好地巩固教育效果。其实关于核心问题的分解就是回答“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过程,这种逻辑思维逐层深入,实现基础问题的解答、现象的深入分析以及最终到行动的落实,因为学生的教育过程就是实现由知到行的过程,除了思想认同,更应有相应的行为表现,并且影响身边的同学和朋友,扩大教育效果。
最后,我想结合一下自己的亲身经历谈一下参加赛课后的收获。我在研究生期间参加过我们学科教学(思政)专业的教学技能大赛,取得了全国二等奖的成绩,所以我非常能体会到不停磨课的感受,虽然离不开老师的指导,但也有很多时候是自己一个人在摸索、反思、提高。通过这次比赛,我发现人的潜能是无限的,很多不可能都成为了可能,会让你更有信心和底气,虽然每一步都很难,但挺过来之后都是收获和蜕变。“迫切的心加上踏实的行动,想要的都会有”,这是我挑战很多未曾做过的事后最大的体会,只要你想做、想成长,付出踏实的行动后,那些你想要争取的东西自然会来。这次集团的GLOBE教育大赛是我摆脱学生身份的第一次重大比赛,我会将曾经的那份韧劲延续,再加入点新鲜的东西,努力成长。
深高GLOBE教育课程交流会心得体会
北校区初二年级 李东海
9月29日下午,参加集团GLOBE教育课程交流分享会。聆听陈艳红、劳锐等获奖教师的经验分享,收获与感悟良多,记之。
教育课程设计过程可分为三个典型环节:确定板块、选题和聚焦分解问题。就确定板块层面而言,公民基本素养、全球公民身份、开放事业和领袖情怀四个板块基本涵盖了德育课程的所有内容。四大板块的教育目标均指向培养“未来公民”。在板块选择上,充分考虑学情,开发适合不同学段的学习内容,追求同中有异、和而不同,应是重要的考量内容;选题方面,“管中窥豹”。敏锐地发现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小问题,发现和挖掘社会热点事件的教育价值,选取话题尽量小,话题开掘尽量深,以调动学生学习探究的积极性,求得德育课程教育效果的落实。在聚焦与分解问题上,“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办”,几乎是所有获奖教师问题解决中的思维逻辑,也是教学设计架构的逻辑。现实生活事件的复杂程度远超过我们的想象,问题的提出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问题的解决。德育课程的效果也体现在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上。认识、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路径是多样的,潜在的思维惯性将会极大地影响学生思维的开发与运用,并最终制约德育课程的效果与作用。正如美国国家科技院发布的21世纪核心能力指出,在互联网与数字时代,教师要教授的不是知识,不是技能,而是学习体验。
经验分享中不时有分享者提到教学比赛中的辛劳,向敬业与乐业的奉献精神致敬,向上下求索的探究意识致敬。
正如高级中学的蓬勃发展一样,GLOBE教育课程也是生长的。
GLOBE教育课程交流分享会心得
北校区小学部 刘晨歌
金秋九月,在行政楼,全体深高北班主任聆听了一场精彩绝伦的讲座,对于GLOBE教学更是有了全新的认识,也使我们对自己有了更高的要求,全力践行“发展为先,科学育人”的办学理念,遵循GLOBE教学的九大原则,从而实现“教”和“学”的转变。
GLOBE教学是深圳高级中学的特色课程设计,也是各位老师不断提升自己、打磨课堂的一个平台。交流会上的各位老师,从各个方面对GLOBE教学进行了深入、详细的解读,包括课题选择、课程设置以及磨课过程等。
首先,南校区陈艳红老师以中小学校外培训这一现象为切入点,解决了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等问题,一个开放的课堂中将学生的思路进行了开拓,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一个提升。
其次,南校区劳锐老师给我们分享了《国歌唱响,你唱响了吗?》,同样是聚焦很具体的一件事,又是每一位学生所接触和了解的现象。同样,围绕核心问题怎样唱响国歌,又分解了几个问题:为什么要唱响国歌、怎样唱响国歌、我要怎样爱国。通过这些问题的解决,学生可以联想到现在的爱国方式,同时将自己的爱国之情付诸实践,切身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然后,郭帅老师立足于社会热点问题之一键盘侠,设置核心问题,分解为怎样做一个正义的键盘侠、如何看待键盘侠、认识和了解键盘侠三个问题。所设问题的解决,正是学生们理性看待信息化网络社会的一个过程,也是学生们明白该如何来维护社会正义的过程。余佳霖老师则聚焦规则,分享了《规则说》一课的设置,学生不仅了解了规则、掌握了规则,还遵守了规则
最后,北校区陈利梅老师《不会说话的“朋友”》以当下手机使用的利与弊为着眼点,以小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进行了课程设置,绘本形式导入、情景设置与表演,进而启发学生思考过度地使用手机有哪些危害,进一步挖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对于手机使用这一事件进行合理的自我管理,最后拓展在其他事情上,学生也会增强自我管理的意识。
通过各位老师的分享,我们对于GLOBE教学有了新的认识,课题选择立于小而实的点,问题设置抓住精而准的点,思路拓展归于详而广的点。
参加深高GLOBE教育课程交流会心得体会
东校区初一 王一红
金秋九月的下午,阳光明媚,我有幸参加了深高GLOBE教育课程交流会。南、北、东三大校区学生处领导,各校区班主任参加了这场视频会议,在会议中,诸多在集团GLOBE教育课程比赛中获奖的老师纷纷发言,倾囊相授,为我们这些正处于迷茫期的老师拨云见日,揭开了GLOBE教育课程比赛的神秘面纱。智慧的思想萦绕于耳旁,仿佛久旱中的稻谷遇上了甘霖。感谢深高,为我们青年教师搭建了学习交流的平台,让我们有幸与智者同行。“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正像南校区李齐玲主任说的那样,将经验共享,携智慧交流,共同创造大美的世界。
南校区陈艳红级长,同时也是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首先发言,她就如何在GLOBE教育课程比赛中确定板块,如何选题讲述了自己的宝贵经验。“小入口,深挖井”,是陈级对我们的谆谆教诲。南校区劳锐老师,郭帅老师,北校区余佳霖老师,陈利梅老师分别就自己在确定选题,聚焦问题、核心问题、分解问题中的经验和历程进行了深入的讲解和传授,让在场的我们受益匪浅。
东校区王译堃主任说我们东校区的老师是一支取经团队,是的,我怀着一颗至真、至诚之心虔诚地向学校优秀教师学习。各位同仁的精彩分享足够成为我未来前进的动力和力量。GLOBE教育是我追求的教学理念,我也会在以后的工作中秉承以问题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在聚焦问题、核心问题和分解问题上进行钻研。学而不教则浅,教而不研则空,我将以一颗常“教研”,常“反思”的心态去面对日新月异的教学环境。教育是一门艺术,更是一份情怀,在深高工作的未来岁月中,我愿以梦为马,不负韶华,践行GLOBE教育,做一名在教育行业路上的追梦人。
(文:李婧/ 图:各校区提供)
深圳市高级中学(集团)学生处
2019年10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