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课堂展风采,深度教研促成长》
——深圳市小学科学教研活动暨深圳直属学校专场报道
2021年4月8日下午,深圳市小学科学教研活动在深圳高级中学(集团)北校区举办。深圳市小学科学教研员童海云老师,宝安区小学科学教研员杜伟老师,光明区教研员何斌老师,深圳市小学科学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潘翠君老师莅临我校,为青年教师专业成长和建设小学科学学科规范把诊问脉,指导方向。我校黄洁副校长,小学部白杨主任,小学部教学处吴蓉副主任,综合科组长沈甜甜老师,初中物理科组长刘婷婷老师及全市各直属学校、龙华区全体小学科学教师参加了此次教研活动。
本次教研活动由我校北校区小学科学备课组长方乔老师主持。
活动伊始,我校青年教师刘粉娜老师,呈现了一节独具特色的科学课——《家有小电工——安装照明电路》。
刘老师以问题引领,把如何设计照明电路作为引入,环节设计新颖有创意,以设计—制作—改进逐级深入,带领学生领略电路设计和制作的魅力,最后学生们制作的成品令人耳目一新。
在评课议课环节,童海云教研员提出,项目式学习的焦点是培养孩子们问题解决的能力。他充分肯定刘老师的课堂设计,指出这是首次在市教研活动平台上完整展示的项目式学习现场课,希望与会嘉宾以此为契机,不断延伸和探索项目式学习课堂的可能性。
接下来,宝安小学特级教师潘翠君老师就如何促进青年教师个人专业发展及成长,为与会教师做了题为《在学习和研究中磨砺前行》的讲座。
在讲座中,潘老师从执教三十余载的成长历程入手,指引青年教师要更好地在工作中学习,并从“如何学习”,“如何研究”两方面出发,引发在座青年教师对专业成长的思考与讨论。
各校老师交流及赠书
在各校老师交流环节,来自深圳实验学校的习文老师提出疑问:面对教师行业普遍存在的职业倦怠现象,我们青年教师该如何面对?潘老师亲切地援引自身经历,回答道:每一天的工作都是新的,教师需要好奇心来接受每一次新的挑战,家里人的支持也相当重要。随后,潘老师为市属各校小学科学教师赠上自己撰写的书籍《登攀的足迹》,激励青年教师更加奋发学习。
讲座过后,在校领导陪同下,参会教研员、老师们参观了深高(集团)北校区小学各年级科学项目式学习展及紫苑博物园。
我校小学科学组各年级教师,将项目式学习与科学课教学内容相结合,打造符合科学课标和培养科学素养的项目式学习课堂。各年级的科学小讲师们为与会嘉宾,讲解他们的项目式学习过程与成果。
其中,一年级同学在学习《植物》单元时,同步开展项目式学习—树叶画的制作。他们利用国庆假期,和父母一起走出户外,捡起路边各种各样的落叶。他们大胆想象,巧手制作,一幅幅精美的树叶画在他们手中呈现。《植物》单元结束时,他们还以小组为单位在周末走进植物园观察植物,并合作完成植物模型,最终通过小组自评的方式选取“最佳模型”。
二年级结合《材料》单元,开展项目式学习“做一顶帽子”,老师通过创设真实情景,引导同学们先“头脑风暴”设计帽子,再选择合适材料,通过小组分工,合作完成帽子的成品,并经过自评和互评,最终评选出班级“最佳帽子”。
三年级的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记录了深圳将近一个月的天气要素,包括气温、降雨量、风向风速、云量等数据,并将其汇总成为天气日历。再分析数据,绘制数据统计图,最后总结出一个月的天气规律。课堂上,小组内进行自评和互评,小组间再进行分享和交流。通过项目式学习的方式完成《天气》单元的学习。
四五年级的同学们结合《运动和力》单元学习,以“如何设计制作小赛车”为问题驱动,启发思考,利用小组合作制作出一辆辆精致又极具创意的赛车。学生们在完成小车制作的基础上,为小组赛车细化评分,并在课堂上讲解和竞赛,推选出最佳赛车。最终,又在新一轮的设计中不断优化和改进小车。与会嘉宾们为我校项目式学习课程及在场小讲师的精彩解说连连点赞。
随后,在紫苑生态博物园,科普小讲师们向与会嘉宾们介绍了中华水韭、薄荷、铁线蕨等植物。身处绿意盎然,生机勃勃的紫苑博物园之中,参观的教师们纷纷感慨我校在日常教学中的学科建设与投入,也在紧张的教研活动之余,体会到一份自在与放松。
参观过后,各市属学校教师在市教研员童海云老师的带领下,齐聚一堂,针对本次教研活动进行了更为深入的探讨与交流。我校黄洁副校长全程出席本次座谈会,关切小学科学教研中的问题与难题,鼓励各校之间加强互动与交流。与会教师一同品尝了紫苑博物园水培番茄。
名师引领,砥砺前行。专家们高屋建瓴的教学指导,使与会教师受益良多。相信通过此次活动,不仅高度展示了深高北科学教师的现场教学能力和活动组织能力,通过名师讲座和研讨也让青年教师们对未来教学教研的方向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和目标!每一次的教研活动似火种,似明灯,不仅点亮现场,也点亮每一位教师的心灵,点亮未来成长的道路!
(集团)北校区 教学处 科学组
文字:曾鹤帆 吴珩
图片:陈泓羽 刘佳奎 李先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