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20:00,深圳交响乐团将在深圳音乐厅举办“张若迪第三套原创交响作品音乐会”,演出深圳本土作曲家、指挥家、我校学生交响乐团总指挥张若迪老师的交响诗《天宝遗恨》,管弦乐《留白》《狂欢中国》,交响幻想曲《春秋遗韵——蒹葭·击鼓》4首交响乐作品。音乐会由张若迪老师本人指挥,女高音张文沁、徐嘉遥,男高音操奕恒担任独唱,深圳交响乐团室内合唱团担任合唱。
张若迪是深圳高级中学(集团)艺术教育模式创始人,是学校合唱团、舞蹈团、交响乐团创始人,首任艺术中心主任,2013年荣获深圳市优秀教师称号,2016年荣获深圳市五一劳动奖章。
作为活跃在深圳音乐界和教育界两大领域的著名音乐人,张若迪是深圳市第一位举办个人原创交响作品音乐会的本土作曲家,其创作理念建立在“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赞美华夏灿烂文明,传承先人民族气质,歌颂爱国主义精神”这一美学与哲学意识基础之上;其作品大气恢弘,旋律优美动听,文化气息浓郁,民族风格鲜明。这是他所写作品的共同特点,也是他信奉“文化自信”的鲜明态度。
交响诗《天宝遗恨》取材于唐代李隆基和杨玉环的爱情故事,是一部充满浓郁民族风格的作品,特点鲜明,主题优美。第一部分爱情主题的歌词选用了白居易《长恨歌》中的4句经典“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由男女声二重唱的形式呈现。作品深情优美,似一缕情丝,久久地缠绕在听众的心头。
管弦乐《留白》是为女高音、古琴、箫与交响乐队而作,作品受国画之启示,但绝不是国画“留白”之临摹,而是一种情感的升华和意境的延伸,是作曲家对美好幸福生活的感悟和感恩。
交响幻想曲《春秋遗韵——蒹葭·击鼓》取材于《诗经》“风篇”中的两段。为了能在音乐中叙说一个简单的故事,故将顺序作了调整,“蒹葭”在前,“击鼓”在后。浪漫的诗,必须要有浪漫的音乐。作曲家在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基础之上,匠心独具地将两段毫不相干的诗融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前后具有内在联系的整体,歌唱着人性的光辉,吟颂着远古先人们的伟大爱情。
管弦乐《狂欢中国》是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而作,欢庆的音乐似黄河长江,汹涌澎湃,急流奔腾;似万众欢呼,歌入云霄,展现出一幅全国各族人民载歌载舞、欢庆国庆的盛大节日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