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26日至6月4日,一场穿越时空的文化盛宴在深圳高级中学集团(中心校区)图书馆一楼展厅精彩上演!深圳高级中学集团历史科组与深圳博物馆深度合作,成功举办了“展览进校园”活动,将重量级特展《典册耀中华——二十世纪中国古文献四大发现展》引入校园,让深高学子得以近距离触摸中华文明的千年文脉。
本次展览聚焦中国近现代学术史上的“四大显学”——甲骨学、敦煌学、简牍学、清内阁大库档案学,它们分别源于二十世纪初震惊世界的“四大发现”:殷墟甲骨、居延汉简、敦煌遗书、明清档案。这些沉睡千年的珍贵文献,不仅改写了中国历史认知,更重塑了世界对中国古代文明的看法。
【展览精华:四大发现,辉映千古】
1. 殷墟甲骨:一片惊天下,汉字溯源头
看点: 展览展示了甲骨文如何从“龙骨”药渣中被王懿荣慧眼识珠,揭示了商王占卜的神秘世界(如祭祀、战争、天气等)。展板图文并茂地介绍了甲骨文的造字方法(象形、会意、形声等),以及“甲骨四堂”(罗振玉、王国维、郭沫若、董作宾)的卓越贡献。
2. 居延汉简:大漠孤烟直,边塞生活录
看点: 这批出土于汉代边塞的简牍文书,是两千年前戍边吏卒生活的“实时直播”。展览生动呈现了边塞的军事制度(如“秋射”考核、天田巡查)、严谨的文书管理(揭、觚、削衣)、戍卒的衣食住行(衣物清单、盐粮配给、买鱼家书),甚至还有他们的“习字简”和“乘法口诀简”,展现汉代基层社会的鲜活图景。
3. 敦煌遗书:丝路文明交汇,千年佛光普照
看点: 聚焦1900年敦煌藏经洞的发现与流散之痛,展示被誉为“中国中古时代百科全书”的敦煌写卷。展品包括精美绝伦的北朝《大般涅槃经》写卷、唐代《金光明最胜王经》残卷、古藏文佛经,以及反映敦煌作为“华戎所交一都会”的《瑜伽师地论》等。唐代景云二年的《张君义等二百六十三人加勋告文》残卷,更是研究唐代勋官制度的稀世孤品。
4. 明清档案:皇家秘档,治国重器
看点: 展现中国古代文书档案制度的巅峰之作。从惊心动魄的“内阁大库档案”抢救史(罗振玉功不可没),到皇帝下达政令的诏书、诰命,再到记录宫廷秘事的秘密立储匣(现存唯一完整件)、“御赏”“同道堂”印章上谕、记录帝后生活的膳底档/穿戴档,以及象征古代读书人梦想的科举大金榜、小金榜等,系统揭示明清王朝的运作核心与宫廷生活细节。
【深高学子:深度参与,学以致用】
本次展览不仅是静态的文物展示,更成为深高学子深度学习的生动课堂。历史科组精心组织了丰富活动:
专家引领:特邀深圳博物馆资深志愿讲解员田邑老师亲临校园,为师生带来内容翔实、引人入胜的专场讲解,揭开了四大文献的神秘面纱。在紧张的高三备考之余,深圳高级中学(集团)中心校区高三历史组的陈博洋老师专门抽出时间,带领数位高三学子走进展厅,亲自为高三学子做了一场生动精彩的历史讲解,意味隽永,赢得师生纷纷赞叹!
学生讲解:在高二年级周桂梅老师的精心指导下,以宏微青史学社社团为主力,一支由高二学生组成的志愿讲解队闪亮登场!他们经过系统培训,自信地站上讲解岗位,用同龄人的视角和语言,向全校师生传递国宝背后的故事与精神,锻炼了表达能力,深化了历史认知。
知识竞技:高二年级还特别策划了以展览内容为主题的专题知识竞赛。竞赛设置笔试+面试环节,全面考察同学们对四大文献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理解深度。经过激烈角逐,一批“文献小达人”脱颖而出:
特等奖: 刘佳音 董美熙
一等奖: 张瑾月 党成斌 刘佳伦 李思齐
二等奖: 彭禹哲 罗天然 刘英希 罗灏宸 张佳茵 黄嘉琦
三等奖: 张紫溪 赵景雯 江钐 汪子阳 陈语 孙美凌 徐嘉蔚 罗邱琳 王可欣 陈虹 廖霞嫣 张家骏 曾乐怡 黄一桐 胡盛祯 邹杰思 张北辰 张杜可妮 张洵 曾若冰 何靖宇 彭添宇
恭喜所有获奖同学!
【结语:典册耀中华,文脉润心田】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殷墟时强调的,珍贵的历史文献承载着民族的精神血脉。《典册耀中华》展览走进深高校园,不仅是一次文物的展示,更是一场跨越千年的文明对话。它让沉睡在博物馆库房和古籍里的文字真正“活”了起来,生动地呈现在青少年面前。
从商王的占卜甲骨,到汉塞戍卒的家书简牍;从敦煌僧侣的虔诚写经,到明清君臣的治国文书……这些跨越三千年的“中国记忆”,在深高校园里闪耀着不朽的光芒。它们无声地诉说着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与坚韧不拔,极大地激发了深高学子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也在他们心中播下了守护文明薪火、赓续中华文脉的种子。
本次“展览进校园”活动圆满落幕,但探索中华文明、传承优秀文化的旅程永无止境。期待深高学子带着这份文化滋养,在未来书写属于新时代的辉煌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