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课地点:福田区香蜜公园
(生物教学实践基地)
主题一 群落结构
主题二 种间关系
主题三 群落演替
主题四 群落调查
【课前准备】
1. 为每个主题内容选择合适的讲解地点
2.准备知识点详尽的学案
3.制作简单明了,便于学生辨识的相关植物图鉴
4.准备调查实验的实验报告,供学生填写
5.准备调查实验所需器材和工具
6.常规户外课程准备(如点名卡,常备药箱等)
【课程实施】-群落问问问
问题1:你觉得哪块地适合讲解群落的垂直结构和群落的水平结构呢?
答案:垂直结构选址★3,水平结构选址●1
垂直结构入选理由:位于儿童图书馆旁的栈道下这片早已被海芋等植物侵占的区域非常适合。原先栽培的植物已不存在任何生存优势。错落有致的各种野生植物群体也已充分享有此地的资源。
★1 ★2 没有体现同一地段上的垂直分层现象
水平结构入选理由:群落水平结构需要与垂直结构相对比,以给学生较为明确和深刻的印象,因此,水平结构的选址不宜与垂直结构过远,可借助林地下多年生草本与小灌木的分布状态来讲解。
问题2:种间关系有哪些呢?哪些地方更适合观察种间关系呢?
答案:种间关系主要包括竞争、捕食、寄生、原始合作和互利共生等关系,其中竞争关系最为普遍,在垂直和水平结构中均有体现。
如攀缘植物与多年生草本、灌木甚至乔木之间对阳光的竞争,如根状茎横走的肾蕨与其他植物对土壤中养分的竞争,再如海芋等通过分泌毒素的方式与其他植物的竞争等;其次捕食关系也较为常见,如红耳鹎对海芋种子的捕食等在垂直和水平结构中也不难找到。
植物之间寄生的典型该属菟丝子了。是时候该火眼金睛出场了,栈桥上、栈桥下、乔木树冠层、灌木层、草本层…你看到菟丝子了么?
想知道更多关于菟丝子的故事么?/关于菟丝子
原始合作和互利共生关系又是什么呢?
问题3:什么是群落演替?
原本漫长的演替过程是无法简单观察的,于是我们准备在一年的时间内,定期来观察样地人工去除优势物种后的演替现象,因此本次课仅通过对比公园小溪干涸前后的群落物种组成的变化来初步认识群落演替。
问题4:群落的初步调查
为了让群落的调查能有更直观的体验,我们选取了较易调查的草本植物群落,且仅选择丰富度、相对密度及相对频度三个指标来调查。
我们需要在城市公园里找一片……
野草地!……野草地!……野草地!
当然我们一定找得到,就在荔枝林后面。这里没有漂亮的花朵,也没有特别的人工造景,自然也就少有人光顾,也许连园艺工人们都懒得来清理吧。
看我们调查的多么认真!
【成果展示】
某口算天才少女的成果
【花絮】
在寻找菟丝子的途中,闻到了些奇怪的味道。
车前草老师猜测是水果腐烂了的味道
小螃蟹老师觉得更像是鸡粑粑的味道
告诉你,它叫臭鸡矢藤!
千万不要弄破它的果子,哈哈!
这是什么?新冠病毒?
敢于尝试陌生植物果实的花生米老师,被我们私下称为小神农,想知道她品尝了什么么?
嘘!小螃蟹老师全程录制的身影
不断地课前准备过程中偶遇的彩虹!
授课:许明、张静
文稿编辑:许明
影像:刘月
协助:刘爱侠、郑细华、程世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