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气象进校园,地理教研新实践——深圳市高级中学(中心校区)地理科组参观深圳市气象局

地理教研
2025-05-08

为了进一步推动“双新”示范校科组建设工作,落实广东省基础教育教研项目基地学校的建设任务。2022年11月10日,中心校区地理科组的老师们在李代晓主任和光磊主任的带领下前往位于福田区竹子林园博园附近的深圳市气象局参观,受到气象局领导和工作人员的热情接待,双方进行了充分的交流。

地理科组一行人抵达气象局后,负责人首先介绍了位于一楼的气象科普展馆(图1)。展馆虽然面积有限,但是展示内容丰富精彩。清晰的电子屏幕上展示了全深圳的各级别观测站是如何有效合作为气象预测和灾害预警而服务的。对深圳的整体气象台站和功能有所了解后,一行人来到了位于14楼的雷达观测站,该雷达观测半径范围可达十几公里,为整个广东的气象观测都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气象站负责人告诉大家:气象台除了丰富的观测功能,还有设施完备的演播厅,可以直播天气预报并转接电视网络(图2)。进入演播厅,专业的主持人现场为我们展示了天气预报的播报流程,第一次在演播厅观看天气预报,令人印象深刻!

其后一行人了解到,每天的天气预报是专业人士在气象台预警指挥中心通过气象数据仔细分析的结果,这里就像气象台的大脑,每天产出海量数据并进行分析,为天气预报提供最准确和可靠的依据。参观结束后,气象局领导和深高老师们在会议室中就“气象知识进校园”和提升深圳高级中学的校园科学文化建设进行了进一步的交流(图3),为今后的合作确定了基本的框架。深圳气象局和高级中学都希望能够将活动常态化,打造天文气象进校园的全市样版!

双方将在开设课程、培训讲座、学生社团活动、地理实践等推动气象天文教育进校园方面达成以下合作意向:

(一)气象课程进校园

依托气象局“谈天说地”科普视频节目现有资源,结合深圳市高级中学实际需求,联合深圳市广电集团《谈天说地》栏目,高级中学地理组老师成员参与课程需求建议,制作与目前高中课程结合更为紧密的科普视频,对天气的形成过程、发生机理以及天文现象的科学原理等题材进行深度系列开发,形成一系列对学生理解课程知识、拓展气象天文知识面,更为生动形象、简明易懂的视频课程,形成常态化的学习平台,引入教学计划,受益每一届学生。

(二)气象专家校园大讲堂

建立气象专家讲师团队,长期在一线业务研究应用领域中的气象预报预警专家以及天文专家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通过不定期举办高质量、高层次的专题讲座,使他们宝贵的科学经验转化为优质科普资源,培养青少年气象科学素养,拓宽视野,激发同学们探索气象科学奥秘的热情。

邀请全国、全省以及我局气象天文领域的知名专家和学者形成讲座专家团队,大讲堂内容与高级中学地理组做充分沟通,提出内容导向,进行有针对性的内容策划,根据内容邀请相关知识领域专家,并形成机制定期开展,形成常态化的学习平台。

(三)校园气象天文社团

高级中学拟建立校园气象天文社团,旨在培养学生气象天文科学学习兴趣,帮助在气象天文方面有专长的学生深度了解气象天文知识,尤其在实际应用解决问题中得到切实的提高。

1.气象短视频拍摄:为气象社成员提供天气实况和预报数据和科普知识支撑,气象社成员负责天气预报形式创意,拍摄气象类小视频。经过局校共同审核把关后筛选出精品,可作为一个系列视频“校园气象剧场”在深圳天气抖音、微视号或微博等媒体播出,鼓励学生深度参与热情,加强局校合作。

2.校园气象站数据共享:

我台已于2007年建立农园自动气象观测站,该站点位于春田路深圳市高级中学楼顶,观测要素包括雨量、温度、风、相对湿度、气压以及通过相关要素计算出的实时体感温度。根据高级中学建立校园气象社的需求,提供该站点的数据接口,以供学校师生及时掌握气象要素变化,直观感受数据和天气过程的关系。

(四)专业气象产品共享

根据和高级中学地理组的初步交流沟通,结合对方需求,通过智慧气象服务中台提供以下气象业务产品的共享。

(五)提供气象科普展示一体机

为深圳高级中学提供气象科普展示一体机4台,在校园内实时展示气象科普。

(六)西涌天文台参观实践

气象局将西涌天文台作为高级中学天文学生社团实践基地,高级中学每学年组织学生到天文台参观,实践活动,气象局给与理论指导和活动辅助。

(七)天文竞赛,地理竞赛辅助

全国性的天文竞赛,地理竞赛等项目,气象局在专业和实践层面辅助高级中学学生参赛。

图1 参观气象科普馆

图2 现场演示天气新闻播报

图3 讨论会

图4 与气象局首席预报专家讨论交流

文/ 刘祥

图/ 刘祥